08.【益揚觀點】你真的了解你自己的公司嗎?──談組織診斷的必要性
- 益揚顧問
- 6月27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已更新:6月27日
老闆熟悉公司沒錯,但要看見真正的問題,還是得讓組織自己說話。

在輔導企業的過程中,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:
很多雇主在談起公司當前狀況時,其實非常清楚哪些地方有挑戰,會主動分享在人力配置、部門合作、主管帶人或團隊動能上的觀察,甚至也會提出他們初步的判斷與思考方向。
於是,當我提出:「我們可以先進行一輪組織診斷,幫你理清問題核心」時,對方常露出一種難以掩飾的疑惑:
「需要嗎?我們自己最了解自己公司了吧?」
「我都在現場看這些事情,還需要別人幫我分析?」
我完全理解他們的直覺,但也更清楚,這個直覺往往讓問題持續存在,甚至惡化。
真正的問題不是「看不見」,而是「看得太熟」
企業經營者確實對公司非常熟悉——熟悉流程、數字、制度、架構。但熟悉,不代表全面;主觀認知,也不等於實際感受。
許多老闆所理解的問題,其實是從自己的位置出發,所能看到的那一面。
但我們在組織診斷中,最常看見的現象是:
老闆與員工的認知,南轅北轍。
老闆以為員工不主動,是態度問題;
員工卻說「主管說了也改不了,乾脆不提。」
老闆覺得公司制度清楚透明;
員工卻認為「講規定歸講規定,落實全靠個人解讀。」
老闆以為團隊氣氛不錯;
員工卻說「只要不是主管心腹,就不太敢講話。」
不靠感覺,要靠系統性了解
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是建議:「讓組織說出它自己的話。」
有系統的組織診斷,不只是發問,而是透過設計過的訪綱、匿名保護、層次引導,讓不同角色的人都能說出平常不敢說、說了沒人聽的那些「潛在真相」。
更重要的是,我們在分析的,不只是答案本身,而是「答案背後的脈絡」:
員工為什麼會這樣感受?
問題重複出現在哪些部門?哪個層級?
是制度設計的問題?還是文化氛圍出了偏差?
顧問觀點:真正有效的組織改善,不是從「猜」開始,而是從「問」開始
你熟悉這間公司,就像熟悉自己的家。
但我們都知道,有些問題,是自己人看不出來的。
組織診斷的價值,不只是報告,更是過程中的梳理與對話契機:
讓企業主重新聽見基層的聲音
讓員工有機會說出真實的經驗
讓公司內部的誤解、誤判、誤會,有機會被拆解
結語:不是你不了解,而是你還可以更了解
做組織診斷,不是質疑你的經營能力,而是協助你把公司看得更完整、更深入。
沒有診斷,就沒有對焦;沒有理解,就無從改善。
與其靠猜,不如靠問;與其靠印象,不如靠事實。
我們深信,每個企業都值得被好好理解一次。
從對話開始,從看見真相開始,改善與成長,才有可能真正發生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