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7.【益揚觀點】如果訓練不保證學得會,那企業為什麼還要辦訓?
- 益揚顧問
- 6月26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教育訓練可能無法總是即時見效,但它是組織不退化的底線。

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提問:
「我們辦了這麼多場訓練,但有些員工還是做不好,真的有用嗎?」
「訓練完也不見得學得會,那公司為什麼還要一直辦訓?」
這樣的質疑非常真實。
畢竟對忙碌又資源有限的企業來說,每場訓練都是成本、都是投資。
但我們總是這樣回答:
教育訓練不是保證每個人都能變強,而是確保整個組織不會停在原地。
教育訓練,不是「一定學會」,而是「創造學會的可能性」
沒有訓練,員工會停滯;
沒有學習,組織無法升級。
訓練像是種下不同層次的種子,有些當下就能發芽,有些則在未來的升遷、轉職、危機處理時發揮作用。
我們不會因為一棵樹短時間沒結果,就不種樹;
同樣,也不能因為員工短期內沒有改變,就放棄訓練。
那為什麼公司還是應該辦訓練?
1. 識別潛力與學習意願
訓練過程能看出誰善於學習、誰具備反思力,這對人資與主管而言,是極珍貴的觀察現場。
2. 建立團隊共識與文化語言
不是每個人都馬上學會,但大家接受同樣觀念、語言與方式,就能讓團隊的溝通與節奏更一致。
3. 傳遞企業對員工的信任與期待
肯為員工辦訓練,本身就是企業對人的投入,是鼓勵、是信號,也是人才願意留下來的理由。
4. 不訓練的代價,遠大於訓練沒效的風險
組織若長期沒有訓練機制,最終會面臨人才斷層、技術落後、文化停滯等結構性問題。
不是百年樹人,但也不能當即時包來要求
我們知道,很多企業主心中其實有個焦慮:「這堂課到底能不能立刻解決問題?」
但教育訓練的本質,從來不是「即食包」,而是「根系工程」。
它不像泡麵,加熱三分鐘就能上桌;
它更像一場為未來鋪路的投資,需要時間發酵、內化、落地。
成人學習具有「延遲見效、逐步累積」的特性。
短期內看不到效果,並不代表它沒價值。
真正可怕的,是從未讓員工有學習與改變的機會。
那要怎麼讓教育訓練更有效?
益揚顧問歸納了五個關鍵原則,幫助企業把訓練效益放大:
1. 啟動學習動機
先回答「為什麼要學」,再談「學什麼」。課前引導與主管事前溝通,是訓練成敗的關鍵起點。
2. 設計貼近實務的內容
不要只講理論,請講「跟我有關」的事。從學員的語言出發,設計情境演練、問題拆解、即用工具。
3. 安排課後應用與追蹤
搭配課後任務、小組練習、實作任務等方式,讓學習內容進入實際工作情境中。
4. 讓主管成為後續推動者
主管的參與,不只是鼓勵,更是落地的保障。訓練後的對談、觀察與回饋,才是真正的轉化引擎。
5. 整合進制度與文化中
訓練不能是一次性活動,而是組織文化的一部分。搭配制度設計(如:表現回饋、任務設計、輪調歷練),才能真正發揮長期價值。
結語:訓練可能不是立刻有效,但是不做會讓你後悔
教育訓練的價值,不在於今天每個人學會多少,
而在於明天這間公司還有沒有變得更好的可能性。
我們不是為了完美交卷而辦訓練,
而是為了讓企業不斷打磨自己、更新思維、提升體質。
學不學得會,是結果;
願不願意培養學得會的環境,是選擇。
這個選擇,決定了企業的未來。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