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06.【益揚觀點】當交接沒做好,損失的不只是工作——而是企業的記憶

  • 作家相片: 益揚顧問
    益揚顧問
  • 6月25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已更新:6月26日

平時不建立職務說明、輪調制度與知識共享,離職交接就只能靠人品與運氣。



有不少企業主私下向我們抱怨:「那個人離職也不講清楚,事情一丟就走了!」

雖然人力已經補上、座位也有人坐,但留下來的,是混亂的流程、跳針的紀錄,以及團隊一時無法彌補的斷層。

確實,從法律角度來看,離職員工除了完成既定工作義務,也有協助交接的附隨義務。若未妥善交接導致企業損害,雇主依法可主張民事賠償。

但問題是:

就算訴訟最後判公司贏,傷害早已造成。

 

訴訟拿回不了失落的知識與節奏

我們曾輔導的一家公司,資深員工離職時未交接關鍵客戶資訊與操作流程,導致接手者完全無法上手,最終耽誤專案進度,也失去了合作機會。

後來雖然走上法律程序,獲得部分賠償,但整個團隊因此空轉數月,人事動盪、信任流失、經驗流失,全都無法追回。

 

顧問觀點:與其事後追責,不如平時就建立輪調與知識共享制度

交接風險看似偶發,但真正的問題往往不是「那個人沒交接好」,而是組織長期把知識鎖在個人腦袋裡,缺乏制度性的知識轉移與職務備援設計。

益揚顧問建議企業平時就該做好三件事:

 

三件企業平常就該做的事

1. 建構清晰的職務說明與作業清單

不是「知道他在做什麼」就夠,而是明確寫下:工作內容、時程節點、關鍵接觸窗口與帳號權限,讓工作內容「可見、可傳、可檢視」。

2. 導入輪調機制,打破一人一職的風險結構

輪調制度不只是人才培育,更是企業風險控管的一環。

讓不同員工有機會定期接觸其他工作區塊,不但能增加彼此理解與支援彈性,也讓交接變得更自然、有備無患。

能替補的,不會慌;能理解的,才好溝通。

3. 建置知識共享平台與交接工具

不要讓重要文件只存在個人電腦或習慣中。

建立內部共享平台,並使用交接備忘錄範本與文件檢查清單,確保交接不是臨時拼湊,而是制度內建的流程。

 

離職制度,也是企業文化的縮影

很多公司會等員工提離職後,才開始問:「這份報表怎麼跑?」、「那個系統誰有權限?」

但一個制度成熟的企業,應該早就安排好:平時有人輪調、流程有文件備份、權限不會只綁一人、交接不會靠記憶。

輪調機制,是為了讓組織更具韌性與連續性。

 

結語:靠制度留知識,而非靠人記憶

真正穩健的企業,不是靠某些人記得,而是靠制度能記得。

與其臨時追責,不如預先設計。當交接成為日常的能力,而不是非常時期的災難,組織才有可能在變動中維持穩定,在失誤中快速復原。


 

Comments


山水謙庭

110 台北市信義區基隆路一段420號4樓 
Tel: (+886)-2-8772-1415
Fax: (+886)-2-8780-1417
Mail: qqeleven2001@ssct-law.com

 

© 2025 by 山水謙庭國際法律事務所

 

bottom of page